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  時事聚焦

生態環境部:明晰海洋生態環保“路線圖”,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所屬分類:時事聚焦    發布時間: 2022-06-24    瀏覽次數:68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實習生江孜琦 北京報道


6月23日,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在會上介紹,“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各項重點工作起步順利,《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進入快車道。以美麗海灣建設作為工作主線,國家、省、市、海灣上下貫通、分級治理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21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中趨好,在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介紹了近期印發的《生態環境部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細則》,明確生態環境領域支撐經濟平穩運行五項重點舉措:推動擴大生態環境領域有效投資;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保障;優化調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部分管理要求;深入摸排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環保方面所面臨的困難和政策需求;加大生態環保項目金融支持力度。

制定實施《關于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具體舉措。劉友賓透露,《通知》發布以來,生態環境部已批復引江補漢工程、北沿江高鐵上海至合肥段、海則灘煤礦等水利、交通、煤炭等行業重大項目環評文件13項,涉及總投資超過3100億元。

海洋生態環保“路線圖”逐步明晰

張志鋒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海洋司自去年以來深化“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頂層設計,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規劃方案等,逐步明晰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

據介紹,“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各項重點工作目前起步順利。

頂層設計方面,《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已納入2022年全國人大立法計劃。現階段,正在由全國人大環資委牽頭組織起草法律修訂草案,生態環境部和各有關部門也在配合全國人大環資委做好相關工作。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會同多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以美麗海灣建設作為工作主線,在全國劃定283個海灣(灣區),“一灣一策”精準部署每個海灣的重點任務措施。國家、省、市、海灣上下貫通、分級治理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決策部署方面,“十四五”繼續推進渤海、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等三大重點海域的攻堅戰。當前,《攻堅戰行動方案》已經由多部門印發實施,8個相關沿海省(市)和“2+24”沿海城市均已行動起來。

張志鋒同時指出,去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中趨好。

一是海水水質整體持續向好,符合..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7.7%,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面積比例為81.3%,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

二是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總體改善,監測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均處于健康或亞健康狀態,已基本消除“不健康”狀態。

三是主要用海區域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在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加大生態環保項目金融支持力度

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態環境部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生態環境領域支撐經濟平穩運行重點舉措進一步得到明確。其中特別提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主要包括推進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國家氣候投融資重點項目庫建設,提高資金對接項目精準度,加大生態環保項目金融支持力度。

除此之外,《實施細則》還提到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推進重大工程實施方面。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中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和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等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項目,推動擴大生態環境領域有效投資。

二是強化環評服務保障方面。印發《關于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的通知》,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持續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推動“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水利及交通等基礎設施、煤炭保供、涉及補鏈強鏈的高技術產業等重大投資項目落地見效。

三是創新惠企紓困舉措。針對部分發電企業受疫情影響造成煤質分析樣品送檢難、部分月份碳排放有關數據缺失、現場核查難等實際情況,優化調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部分管理要求。

四是優化環境監管方式。指導各地大力拓展非現場監管手段應用,夏季臭氧監督幫扶工作改為線上開展。深入摸排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環保方面所面臨的困難和政策需求。

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的通知》,得到社會關注。

“制定實施《通知》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具體舉措。《通知》對近年來環評領域服務重大投資項目的有效舉措進行系統集成,提出一批創新舉措,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提升環評審批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提高審批效率。”劉友賓介紹道。

劉友賓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通知》以改革試點方式提出環評審批方式新舉措,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開展“打捆”環評審批,提高環評審批效率;二是取消污染物排放量很小的項目環評審批和總量指標掛鉤;三是規劃與項目環評統籌推進、壓茬審查審批,.大程度地為項目推進節省時間。

“《通知》發布以來,生態環境部已批復引江補漢工程、北沿江高鐵上海至合肥段、海則灘煤礦等水利、交通、煤炭等行業重大項目環評文件13項,涉及總投資超過3100億元。”劉友賓透露。

張志鋒認為,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評管理是生態環境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關部署要求,積極主動作為,全力服務保障“六穩”“六保”的重要舉措。“今年..、二季度先后批復海洋工程建設項目15個,涉及總投資約669億元,推動渤中氣田開發工程等重大項目盡快落地。”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加強主動服務、指導協調和重點支持,為協同推進沿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張志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