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  時事聚焦

大熊貓來啦!卡塔爾世界杯滿滿“中國元素”

 所屬分類:時事聚焦    發布時間: 2022-11-21    瀏覽次數:736

大洋網訊


 2022卡塔爾世界杯如箭在弦,來自中國的大熊貓“京京”和“四海”近日在多哈正式與公眾見面,它們居住的多哈豪爾熊貓館也于當日開館,不少民眾一家老小前來參觀,孩子們離開時都抱著在熊貓館購買的熊貓玩偶。

根據中卡兩國協議,“京京”和“四海”將在卡塔爾居住15年。“京京”4歲,是調皮的“男孩”;“四海”3歲,是活潑的“美女”,它們都出生于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出于對中國大熊貓的喜愛,卡塔爾將“京京”和“四海”以阿拉伯文分別命名為“蘇海爾”和“索拉雅”,據說是海灣最亮的星星的名字,并為大熊貓修建了寬敞、明亮的熊貓館。中國駐卡塔爾大使周劍表示:“兩只大熊貓的到來正值卡塔爾世界杯前夕,它們不僅承載著中國人民對卡塔爾世界杯的美好祝福,也反映了中國政府對卡塔爾舉辦世界杯的強有力支持。相信到卡塔爾觀看世界杯的球迷,也會來一睹大熊貓的風采。”

除了大熊貓外,卡塔爾世界杯充滿中國元素。

雖然中國隊無緣本屆世界杯決賽圈,但賽場內仍有望出現中國人的身影。首先是中國裁判有望時隔20年再次登上世界杯的舞臺。入選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名單的由馬寧及助理裁判員曹奕、施翔組成的中國裁判組已抵達卡塔爾,他們將按照國際足聯的要求參加世界杯前的體能訓練、理論學習和測試,他們只有考核通過才能最終進入卡塔爾世界杯的候選裁判名單。

此外,經過層層選拔,青島青春島U15梯隊的隊員楊恒瑞已被確認成為本屆世界杯的牽手球童,他還將與卡塔爾當地青訓隊伍進行交流比賽。

本屆世界杯決賽的舉辦地盧塞爾體育場是由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承建的,并提供了全產業鏈的中國方案、中國產品和中國技術。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承建的世界杯主場館,可容納8萬人同時觀看賽事,參建人員包括約800名中國工人、200名中國工程師和一線技術人員,已經創造多項“世界之最”,這座綠色環保、技術高端復雜的足球場,向全世界完美展現了中國建造的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卡塔爾中央銀行推出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特別版紀念鈔,面值22卡塔爾里亞爾(1卡塔爾里亞爾約合2元人民幣),售價為75卡塔爾里亞爾,其圖案就包含這座球場,這是“中國制造”元素第二次出現在卡塔爾貨幣上。

卡塔爾世界杯還有“廣東元素”。為應對世界杯期間大量涌入的各國球迷,卡塔爾別出心裁地利用集裝箱式房屋,建立了供球迷住宿的“球迷村”。這個球迷村共有6000個這樣的簡易房屋,最多可以同時接待12000名球迷。球迷村的每間客房大約16平方米,房間里放有兩張單人床和兩個床頭柜,還有衣柜、茶幾和座椅,此外還設有茶水間和洗手間,并且每個房間都配備了風扇,每晚的價格是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400元。

據悉,這個球迷村的集裝箱式房屋都是中國制造生產的,這些板材被運送到卡塔爾之后,當地工人像搭積木一樣把房子搭建起來,兩到三位經驗豐富的安裝師傅4個小時就能裝好一套房屋。中國企業共為本屆卡塔爾世界杯提供了超過1萬套集裝箱式房屋,主要來自廣東和浙江等地,卡塔爾方面對其質量表示非常滿意。

據悉,中國企業生產的移動房屋將為到訪的觀眾和參賽人員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其中廣東的三家公司供應約5000套,甚至還專門為“球迷村”提供了20套全透明移動“星空房”以及一個300平方米、全玻璃打造的陽光房餐廳。

另外,在盧賽爾體育場內有兩塊大型LED記分屏產自廣東深圳,而在海灣球場外圍的公園、道路,你會發現有很多廣東佛山的園林公司提供的鳳凰木、黃槐及黃槿等綠植,據說總共有5萬多棵綠化樹。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世界杯三款限量版紀念品,包括“大力神杯”紀念品擺件、會徽擺件、冠軍國家地圖徽章套組均產自東莞萬江,還有鑰匙扣類、馬克杯等,多達180多款周邊紀念品。其中,限量款“大力神杯”紀念品采用鑄造銅搭配水晶底座,整體設計充滿中東風情,每款產品限量2022個,每個產品標識一個限量號、一本證書。

中國宇通客車和金龍汽車成為卡塔爾世界杯專用客車的唯一供應商,而且是環保的純電動客車,前者的訂單總金額近18億元,后者的客車訂單有1815臺,此前,千余臺大巴車已經交付卡塔爾國家運輸公司,世界杯后還將長期服務于當地路網交通。不僅是客車,多哈地鐵的屏蔽門技術也由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提供。此外,卡塔爾世界杯是中國贊助商“參加”世界杯最多的一次,一共有7家贊助商,分別是萬達、蒙牛、海信、vivo、伊利、容聲、盼盼。

一如既往,本屆世界杯的周邊商品依然大多數都是“中國制造”。從旗子、喇叭、哨子,到足球、球衣、圍巾,來自義烏的產品幾乎占到整個市場份額的70%。義烏還開通了“世界杯”海運專線,經由這條海上線路,從寧波和上海出發,只需20-25天就可以直達卡塔爾的哈馬德港。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周婉琪

圖/新華社、人民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