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  時事聚焦

中日就重要防務事項達成共識,透露何種信號?

 所屬分類:時事聚焦    發布時間: 2022-11-19    瀏覽次數:543

中日就重要防務事項達成共識,透露何種信號?

 北京青年報—政知道消息,1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泰國曼谷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雙方團隊經過磋商,就穩定和發展雙邊關系達成五點共識。

 其中,一項涉及兩國防務關系的共識引起政知道的注意。軍事評論員宋忠平向政知道表示,中日是搬不走的“鄰居”,雙方達成多項共識釋放了積極信號。而其中,盡早開通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這一項顯得格外重要。

何為海空聯絡機制?

根據新華社披露,中日雙方經過磋商達成共識——

盡早開通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加強防務、涉海部門對話溝通,共同遵守2014年四點原則共識。

 資料顯示,中日早在2007年便開始討論建立海上危機管理機制,中間幾經波折,歷時11年終于在2018年6月正式啟動“海空聯絡機制”。

據悉,該機制系兩國防務部門為預防海空一線兵力發生摩擦或沖突而建立的危機管控機制。該機制明確了艦艇和飛機在現場聯絡的無線電頻率和語言等內容。

 宋忠平評價稱,通過提前設置相關機制,可以讓兩國軍艦軍機在海空相遇時,能夠在遵循相關規則的情況下,更加順暢交流,避免誤判、管控危機。

機制成立后,我國外交部、國防部都曾給予積極評價: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018年底回應稱,海空聯絡機制對中日防務部門增進了解加強互信防止誤解誤判,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具有積極意義。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2019年底回應稱,中日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建成一年多來,總體運行良好,為維護東海和平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直通電話有何不同?

昨天中日雙方達成的共識提到“直通電話”。

就此,宋忠平分析稱,原有的機制中已有設立雙方海空防務部門間熱線電話相關內容,此次的共識實際上是強化落實有關內容。

 環球網曾援引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吳懷中稱,中日海空聯絡機制下,兩國首腦級的、防衛部門負責人級的熱線還沒有建起來,這需要進一步落實。

那么,直通電話相比現行機制下的交流方式,有何更進一步的意義?

宋忠平解釋稱,防務部門間直通電話相比海空一線指戰員的無線電交流層級更高,可以更加直接、坦率互相了解雙方戰略、戰術意圖,更加有效避免誤判、分歧甚至是擦槍走火。另外從技術性角度來看,直通電話在雙方相遇事前、事中、事后均可進行通報交流,也更靈活。

舉個例子。

 2020年3月,中國軍機飛入韓國“防空識別區”。環球網就此轉載韓媒消息顯示,中韓雙方在軍機飛入之前曾通過兩國直通電話進行了溝通。

 根據《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中國同越南、韓國分別建立國防部直通電話。政知道還注意到,今天(11月18日),國防部長魏鳳和在西安會見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雙方一致同意加快建成中新國防部熱線電話工作。

  “格外重要”

  事實上,中日雙方就落實前述機制直通電話一事,已經多次溝通并表態。

  2018年底,中日兩國防務部門在京舉行海空聯絡機制首次年度會議和專門會議。會議期間,雙方一致同意加快機制直通電話建設進程,充分發揮海空聯絡機制作用。

  2021年底,中日防務領導人進行視頻通話,雙方就盡快建立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達成一致。

  而今,中日兩國領導人會晤后,雙方達成共識中再度提到直通電話的建設。

  緣何一項機制的落實需要磋商多年?

  《環球時報》曾報道指出,中日兩國防務部門之間建立熱線電話需要解決適用范圍、層級等等技術問題,這些都需要雙方協商解決,達成一致。

  此外宋忠平還評價稱,相關熱線的建設可以有效避免誤判,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兩方愿意積極溝通的友善之舉,而這種在互信基礎上的積極防務關系的建立,是很不容易的。

  前文已經介紹,中日海空聯絡機制的磋商歷經11年之久。其間,因日本鼓吹釣魚島“私有化”等事件,該機制的磋商還曾被叫停。

  宋忠平表示,日本以往在東海、釣魚島和臺灣問題上的消極做法很難讓中國看到其誠意。而針對其“既要又要”的矛盾行為,宋忠平分析稱,日本在對華關系上很大程度受美國左右,這就讓其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矛盾:既要充當美國“馬前卒”來聯手遏制中國發展,又不愿自己成為惹惱中國的“炮灰”。

  不過,宋忠平也坦言,雙方達成上述共識,可以更加有效管控危機,同時也釋放出中日兩國共同重視維護地區和平的重要政治信號。在當下,這項共識顯得格外重要。

  原標題:中日就重要防務事項達成共識,透露何種信號?

  編輯:周楊

  責編:周尚斗

  審核:馮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