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第一次對人類發出有關氣候變化的警告是什么時候呢?
科學家了解氣候變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超級計算機模型展示了全年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如何在大氣層中波動的。紅色表示濃度較高的區域。
大氣層中溫室氣體濃度一升高,氣候變化就不斷加劇。(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可視化工作室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全球模擬和同化辦公室)
科學家就氣候變化一事接連不斷地發出警告。數千名科學家已經簽署了一份文件,這份文件聲明,忽視氣候變化會給人類帶來難以言喻的災難,99%以上的科學論文都表示人類是引起氣候變化的主謀。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把氣候變化放在心上。因此人類第一次意識到氣候變化以及氣候變化引發的后果是什么時候呢?
1950年底,科學家第一次開始對氣候變化感到擔憂。斯賓塞·沃特是一位歷史學家和退休了的醫生,曾在馬里蘭大學園美國物理院的物理歷史中心工作,他寫郵件告訴《生活科學》:“雖然氣候變化對21世紀來說曾只是一種可能性,似乎離人們遙不可及,但是它卻成為人們應該防控的一個災難。”
在1980年,科學界開始聯手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自那之后,氣候變化的警告就升級了。然而,這些最新的警告只是冰山一角。人們對人類活動是如何影響氣候的關注實際上要追溯到幾千年前。
據美國物理院負責的全球變暖之沃特發現網站報道,時間回到古希臘(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后323年),人們對排干沼澤地或砍伐森林是否可能會給當地帶來或多或少的降雨一事進行了辯論。這個網站還分享了沃特的一本書,叫作《全球變暖發現》(哈佛大學出版社,2008年)。
雖然第一批以文件形式出現的有關氣候變化的部分討論是基于古希臘人的辯論,但是他們僅僅聚焦于本土地區的氣候。據沃特所說,直到幾千年之后,在1896年,瑞典科學家斯凡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1895-1927)成為了第一個構想人類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改變氣候的人。與此同時,阿倫尼烏斯在《倫敦》、《愛丁堡》、《都柏林哲學雜志》以及《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他的推測,他表示增加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使地球溫度升高。
JSTOR日報報道了這個研究是建立在19世紀科學家的研究上的,比如約瑟夫·傅里葉(1768-1830年)就假設了如果地球沒有大氣層,那么它的溫度會低得多,再比如約翰·廷德爾(1820-1983)和尤尼斯·牛頓·富特(1819-1888)分別證明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能夠保存熱量,并認為大氣層同樣可以保存熱量。
阿倫尼烏斯的氣候變化假設普遍被人們接受。人類活動釋放二氧化碳、甲烷還有其它溫室氣體,這些氣體像加熱的溫室氣體一樣,能夠保存太陽的輻射,并儲存在大氣中,使氣溫升高,因此,“溫室效應”這個術語就產生了。然而,在那個時候,阿倫尼烏斯的研究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關注,也沒有被廣泛地接受,更沒有打算用來警告人類,它僅僅被看作是一個后見之明。沃特表示,在那個時候,他的研究只是淺顯地認識到人類影響全球氣候的可能性,以及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氣候變暖是有益的。
據《今日美國》報道,一篇1912年的文章初次刊登在《大眾機械》雜志上,現已得到廣泛地傳播,文章顯示大眾媒體上有一些關于化石燃料對氣候影響的報道。1913年,這篇文章刊登在了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幾家新聞報紙上,文章表明燃燒煤炭以及釋放二氧化碳會使大氣溫度升高,也表明溫室效應在幾個世紀內可能會相當強烈。
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直到阿侖尼烏斯創立公式后的60年里出現了兩項重大的實驗,有關氣候變化的科學觀念才開始發生轉變。第一項實驗是1957年由科學家羅杰·雷維爾主導的,發布在期刊Tellus上,這項實驗發現了海洋不能吸收人類工廠燃油排放的全部二氧化碳,還發現了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會大幅度增加。三年后,查爾斯基林在Tellus上發表了一項獨立的研究,研究檢測到了地球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年增長量。由于眾所周知,二氧化碳含量會影響氣候,科學家開始更加擔憂與人類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對世界的影響。
有更多的研究開始強調氣候變化會對世界各地的物種和生態系統構成潛在威脅。沃特說:“1988年,科學家開始主張人類應該采取實際行動。這一主張出現在圍繞不斷變化的大氣進行討論的多倫多會議上,在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政治家齊聚一堂,共同解決氣候變化對地球大氣構成全球性威脅的問題,并呼吁人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像酸雨這樣會產生連鎖效應的物質。
到了1990年,雖然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有必要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但是化石燃料公司和支持化石燃料的意識形態學家反對政府采取任何行動,有效地掩蓋了事實,阻礙了行動。而且,普通人如果看不到立竿見影的好處,那么會懶得并且不情愿做任何事情。